敞開心扉 讓自己明朗起來(圖)
發(fā)布時間:2006年7月25日 預覽:3790次
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內心常常飄動的一絲憂愁:自己實在是太自重了,與人交流前思后想,不會像很多女人那樣隨意又放得開。比如,一次朋友約了十幾個頗有層次的商界能人參與的小聚會,南平被盛邀參加。本來是件好事,但她內心并不輕松,每到這時,她仿佛身在其中心在其外,不知道應該跟誰交流?談些什么?談的太理性了怕讓人覺得清高,想談得隨便一點又覺得不會,所以表現得尤其的冷靜與放不開……猶猶豫豫之間,就被人家下了結論:南平這個人不太明朗。
【分析】
很多人會有過這樣的經歷:有人約你去參加一個聚會你會很在意都有誰參加;為了參加一個活動你會很在意自己的裝束;在陌生人很多的社交場合你會覺得渾身不自在;在最后一分鐘決定取消原已安排好的社交活動;越來越愿意網上交流而盡量回避面對面的交流,……漸漸地,我們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,在社交生活中我們越來越多地回避、退縮。
這種對正常社交的回避、退縮已經開始影響現代人的生活質量。事實上,現代生活需要我們有一個隨意的情緒和敞開的心扉。那么是什么讓我們變得這樣拘謹呢,甚至不愿與人打交道呢?心理專家研究發(fā)現,以下幾種因素是造成一些人回避跟人打交道的主要原因:
1.性格因素:對某些事情反應過激,高度敏感,瞻前顧后,缺少自信;
2.期望因素:對自己的要求過于完美、求全,反過來就會限制自己;
3.工作因素:生活在競爭激烈、責任重大、精神高度緊張的環(huán)境中,舉止言談過于拘謹;
4.生活因素:生活中有大變動,比如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;家庭關系不和諧,生活壓力大;調到一個新單位時間不長等。
精彩推薦:女人也要活得“滋潤”(圖) 牢記單身女子138條守則 人越快樂就會越偏執(zhí)?
其實,很多回避社交的人內心是非??释腿私涣鞯?,但又不知如何從容應對,因此產生矛盾心理。心理專家認為,想改變它其實并不困難。




